蘇劍雲 Billy Marken 2013~Now
Billymarken(蘇劍雲)二十多歲,大家亦可稱呼Billy,父母是聾人,習慣使用手語溝通。而我現的工作也是圍繞著手語︰手語傳譯、手語教學、手語義工小組、手語及聾人講座、手語節目等等,很多人看起來聾人的子女懂得手語像是必然的,但其實不一定,而且我跟我父母的手語也隨著我的工作,變得有些少出入。
在2003年,是我第一次接到手語傳譯工作,一個聾人的油漆班,在建造業訓練局內上堂,那時我才剛好16歲,剛剛會考後的暑假,我跟著學員們也一同換制服戴上頭盔,這樣就經過了三個月的首次手語傳譯,亦是因為這傳譯的經歷,決定了我走上傳譯之路。 其實這次傳譯並不是一次成功的經歷,而是一次非常失敗的經歷,傳譯準確度低,很多手語跟其他聾人不一樣,傳譯速度、轉數、雙向傳譯質素……通通不合格,才知道平常常用的家庭手語跟一般的手語有不同,然後再到聾人中心進修手語,做義工,保持跟外界經常使用手語,自己汲取了其他人的手語詞彙,並且選取大部分聾人常用的手語詞彙,改變了自己運用手語的方式,讓自己更貼近聾人實況,從而讓自己手語進步為自己的手語傳譯生涯再進一步。 手語傳譯路的其中一個轉捩點是2009年,受到邀請到亞洲電視台為節目「香港亂噏」作現場直播的手語傳譯員,是第一次在電視台進行手語傳譯,從此之後,就跟電視台手語傳譯結下不解之緣,「識多一點點」、「特首選舉辯論」、「立法會議員辯論」、「學聯與政府政改對話」等等,都是我做過的手語傳譯節目。還有現在有YouTube拍攝手語教學及一些反映社會的節目 另外一個轉捩點就是會長Cindy邀請我加入CODAHK成為一份子,在此之前,因為對於手語傳譯的前路有點迷茫,不知道應該怎樣走下去,幸好得CINDY的提點及栽培,重新認識手語及聾人,並且認清自己CODA的身份。 我相信每一個CODA都有他的特質,雖然成長過程中並不一定是美好的,但是我很想跟其他CODA一同走下去,一同創造屬於CODA的未來。 https://www.facebook.com/tvmosthk/videos/1830208467227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