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聾人子女協會   ​CODA Hong Kong
  • 主頁
    • 關於我們
    • 會長的話
    • 核心團隊
    • 周年報告
    • 平等機會政策
  • 最新活動
    • 活動概況
    • 報名須知
    • 網誌
  • 兒童及家庭
    • 聾人子女學習支援計劃
    • 聾人子女語言發展計劃
    • 輔導服務
    • 聾人子女日
  • 青少年發展
  • 手語證書課程
    • 手語翻譯小組
  • 資料庫
    • 媒體報導
    • 出版刊物 >
      • 述攝女影—聾人家庭婦女影集
    • 教育推廣製作
    • 聾人的親子關係​
    • 防疫親子齊齊學
  • 加入我們
    • 申請會員
    • 義工服務
    • 人才招聘
  • 捐款支持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翡翠台 今日VIP

1/15/2016

 
​香港聾人子女協會創會會長陳佳儀(Cindy)、執委鄭詠恩的父母都是聽障人士,二人也曾因聾人子女的身分受歧視,成長過程比起一般小朋友艱苦,因此Cindy長大後立志創立協會。Cindy和詠恩並肩到臨節目,細訴成長經歷及箇中感受。 Cindy與不少聾人子女一樣,曾抱怨為何生於聾人之家,但同時亦十分疼愛父母,希望將來能夠保護他們。聾人子女於成長環境可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Cindy對此有切身感受,所以創辦亞洲第一個聾人子女協會,希望團結一群聾人子女,發揮同行及互相守望的精神。 普羅大眾或傳媒都習慣稱呼聽障人士為聾啞人士,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正確。
​
由於聽障人士只是聽力出現問題,但聲帶健全,透過反覆練習仍可說話,因此聾人才是合適的稱謂。詠恩與Cindy還會解釋聾人對被喚作聾啞人士的抗拒。 Cindy表示受到父母影響,自幼以手語為其母語,直至入學讀書才正式學習說話,但因害怕發音不準而被同學嘲笑,她幼年時甚少與人溝通,甚至產生自卑感。Cindy提到手語跟口語的語言文法不同,使她當初與人溝通時鬧出不少笑話。詠恩於童年成長期又有甚麼苦況?她憶述一件因母親是聾人而由喜變悲的中獎傷心事。
    Picture

    媒體報導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一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九月 2017
    四月 2017
    十月 2016
    五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十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九月 2009

圖片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聾人子女及其家人的認可慈善團體 (91/13988)
​
CODA and their families (Approved Charitable Donations)

©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 主頁
    • 關於我們
    • 會長的話
    • 核心團隊
    • 周年報告
    • 平等機會政策
  • 最新活動
    • 活動概況
    • 報名須知
    • 網誌
  • 兒童及家庭
    • 聾人子女學習支援計劃
    • 聾人子女語言發展計劃
    • 輔導服務
    • 聾人子女日
  • 青少年發展
  • 手語證書課程
    • 手語翻譯小組
  • 資料庫
    • 媒體報導
    • 出版刊物 >
      • 述攝女影—聾人家庭婦女影集
    • 教育推廣製作
    • 聾人的親子關係​
    • 防疫親子齊齊學
  • 加入我們
    • 申請會員
    • 義工服務
    • 人才招聘
  • 捐款支持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