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聾人家 孝女體會無聲父愛 爸爸憂聽不到哭聲 徹夜不眠看守
父親節往往比母親節來得「低調」,亦有不少調查指父親與子女每天說話的時間太短;自小在聾人家庭長大的陳佳儀,卻體會到化作了行動的無聲父愛,遠較片言隻語來得更真實。現年30餘歲的陳佳儀(Cindy),父母均是聾啞人士,健全的她對手語早已「無師自通」。
在Cindy十多歲時,父母離異,她便由祖母及父親照顧,本已無聲的家庭再變為單親,Cindy坦言成長中的艱澀,除了要適應聾人與健全兩個世界的分別,還要面對社會對聾人的歧視、對親愛的爸爸呼作「啞仔」。不過,父親對自己的悉心關懷以及信仰的幫助,使她堅強地克服。
「我是真的感受到爸爸很疼錫我。」Cindy這一句,配合身旁以手語接受訪問的陳爸爸,兩人一手語一說話,父女之情溢於言表。
陳爸爸形容,在Cindy手抱大的時候,因聽不到她的哭聲,擔心稍一不慎便會錯過她因肚餓、發燒或生病而哭,所以總會徹夜不眠地看守覑她。
不懂怎照料孩子 父坦言遺憾
除了聽不到哭聲,作為聾人父親,他亦坦言不懂如何照料孩子,Cindy兒時的手語運用不如現在純熟,有時會因此未能好好溝通;學業上,他學歷不高,也只能靠邀請鄰居教女兒做功課,陳爸爸坦言有遺憾。不過,在Cindy眼中,他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父親;她指,爸爸常常把家庭打理得整齊乾淨,有廚具壞掉、或傢俬破爛,他必立刻修理,「爸爸的手藝很強,又會畫畫!」有一段日子他們居住元朗,常以單車代步,「最記得爸爸在我小學時,每天踏單車接送我,後來學校轉了全日制,午飯時間他又踏覑單車送午餐給我。」
陳爸爸付出的愛與一般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外人對聾人的指摘卻為女兒帶來切膚之痛,「最不開心有人叫爸爸『啞仔』,好想保護爸爸,不明白為何他時常要受到這些對待,又無人為他出頭。」陳爸爸亦不諱言,剛踏入社會時,在其父母的冰室工作,當時一位常常光顧的客人,每次看到他便出言侮辱;但數年後,那人卻特意回來,向他道歉。這些道歉說話其實不多,受人歧視的經歷卻不少,但他選擇不放在心,只需要專心於工作和家庭。
女兒設協會 助同路人度難關
豁然開朗的態度,使他克服了十多歲才知道自己是聾人身份的打擊。如今已60歲的陳爸爸,認為父親節最重要是看到兒女健康快樂。早在兒時想保護父親的Cindy,數月前就成立了「香港聾人子女協會」,希望協助其他聾人子女面對生活困難,「我也曾介意父母是聾人,他們受人歧視,又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但現在明白,父母的缺陷並不算甚麼,我亦不用感自卑。」
在Cindy十多歲時,父母離異,她便由祖母及父親照顧,本已無聲的家庭再變為單親,Cindy坦言成長中的艱澀,除了要適應聾人與健全兩個世界的分別,還要面對社會對聾人的歧視、對親愛的爸爸呼作「啞仔」。不過,父親對自己的悉心關懷以及信仰的幫助,使她堅強地克服。
「我是真的感受到爸爸很疼錫我。」Cindy這一句,配合身旁以手語接受訪問的陳爸爸,兩人一手語一說話,父女之情溢於言表。
陳爸爸形容,在Cindy手抱大的時候,因聽不到她的哭聲,擔心稍一不慎便會錯過她因肚餓、發燒或生病而哭,所以總會徹夜不眠地看守覑她。
不懂怎照料孩子 父坦言遺憾
除了聽不到哭聲,作為聾人父親,他亦坦言不懂如何照料孩子,Cindy兒時的手語運用不如現在純熟,有時會因此未能好好溝通;學業上,他學歷不高,也只能靠邀請鄰居教女兒做功課,陳爸爸坦言有遺憾。不過,在Cindy眼中,他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父親;她指,爸爸常常把家庭打理得整齊乾淨,有廚具壞掉、或傢俬破爛,他必立刻修理,「爸爸的手藝很強,又會畫畫!」有一段日子他們居住元朗,常以單車代步,「最記得爸爸在我小學時,每天踏單車接送我,後來學校轉了全日制,午飯時間他又踏覑單車送午餐給我。」
陳爸爸付出的愛與一般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外人對聾人的指摘卻為女兒帶來切膚之痛,「最不開心有人叫爸爸『啞仔』,好想保護爸爸,不明白為何他時常要受到這些對待,又無人為他出頭。」陳爸爸亦不諱言,剛踏入社會時,在其父母的冰室工作,當時一位常常光顧的客人,每次看到他便出言侮辱;但數年後,那人卻特意回來,向他道歉。這些道歉說話其實不多,受人歧視的經歷卻不少,但他選擇不放在心,只需要專心於工作和家庭。
女兒設協會 助同路人度難關
豁然開朗的態度,使他克服了十多歲才知道自己是聾人身份的打擊。如今已60歲的陳爸爸,認為父親節最重要是看到兒女健康快樂。早在兒時想保護父親的Cindy,數月前就成立了「香港聾人子女協會」,希望協助其他聾人子女面對生活困難,「我也曾介意父母是聾人,他們受人歧視,又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但現在明白,父母的缺陷並不算甚麼,我亦不用感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