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聾人子女協會 ​CODA Hong Kong
  • 主頁
    • 關於我們
    • 會長的話
    • 核心團隊
    • 活動回顧
    • 周年報告
    • 平等機會政策
  • 最新活動
    • 會員通訊
    • 活動概覽
    • 報名須知
  • 兒童及家庭
    • 學習支援計劃
    • 語言發展計劃
    • 家庭輔導服務
    • 聾人子女日
  • 青少年發展
  • 手語課程
  • 媒體教育
    • 媒體報導
    • 電影參與
    • 出版刊物
    • 教育推廣製作
    • 聾人的親子關係​
    • 防疫親子齊齊學
  • 捐款支持
    • 支持機構
  • 加入我們
    • 申請會員
    • 義工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絡我們

遊走於無聲與有聲之間

7/19/2019

評論

 
有沒有想像過聾人父母的健聽孩子,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外面人聲沸騰,家裏卻靜如止水;在外用咀巴和聲音與人溝通,在家卻用手語和肢體語言去表達所想。這就是香港近萬名生長於聾人家庭中健聽子女的獨特生活。

或者有不少人以為,聾人的下一代都是聾人,但事實是有九成的子女都是健聽的。他們一出世時,最親暱的人都是聽不到,甚至講不到。自小缺少語言聲音刺激,反而耳濡目染,慢慢認識手語。他們自小已成為父母的翻譯員,是爸媽與健聽世界溝通的橋樑,也因此年紀小小就反過來成為父母的照顧者。但面對社會對聾人的世俗眼光,他們經常感到無奈,不知所措。街上的人指指點點,甚至惡言相向,父母卻要求子女翻譯,孩子也不知如何是好。經常目睹父母被外界歧視,子女們久而久之也內化了父母的自卑,覺得自己總是比別人欠缺甚麼。即使是日常生活,這班小朋友也面對不少困難。學校要默書,父母無法幫他們溫習;有心事,也難以輕易地跟父母訴說,令兩代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
試過有聾人媽媽告訴我,她健聽的囡囡找閨蜜傾心事,這位朋友轉告她自己媽媽,那位媽媽再以WhatsApp告知自己。本來兩母女促膝長談是一件何其平常的事情,但在這家庭卻變得迂迴曲折;也有聾人爸爸因為擔心在外面與兒子打手語會揭露自己是聾人,生怕兒子被人歧視,因此禁止兒子在外打手語。久而久之,兒子的手語生疏了,與爸爸的關係也一樣,生疏了;也有一些父母因為害怕子女的語言發展出現問題,於是把孩子交託予其他健聽人士照顧,令孩子更感到失落和孤獨。

​更無奈是,當這些生長於聾人家庭的健聽子女向外求助時,別人總覺得:「你聽到嘢,有乜問題?」他們長期活於聾人和健聽世界的夾縫中,在成長旅途上面對不少看不到的障礙。慶幸有有心人,專門協助這班手語口語並用的健聽小朋友(圖),助他們活出自信。下次與大家分享。
​

AM730 原來你咁叻: 謝憶珠

評論
    Picture

    媒體報導

    三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一月 2024
    八月 2024
    五月 2024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一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九月 2017
    四月 2017
    十月 2016
    五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十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九月 2009

圖片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聾人子女及其家人的認可慈善團體 (91/13988)
CODA and their families
(Approved Charitable 
Donations)
©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 主頁
    • 關於我們
    • 會長的話
    • 核心團隊
    • 活動回顧
    • 周年報告
    • 平等機會政策
  • 最新活動
    • 會員通訊
    • 活動概覽
    • 報名須知
  • 兒童及家庭
    • 學習支援計劃
    • 語言發展計劃
    • 家庭輔導服務
    • 聾人子女日
  • 青少年發展
  • 手語課程
  • 媒體教育
    • 媒體報導
    • 電影參與
    • 出版刊物
    • 教育推廣製作
    • 聾人的親子關係​
    • 防疫親子齊齊學
  • 捐款支持
    • 支持機構
  • 加入我們
    • 申請會員
    • 義工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絡我們